2024 年,我的经历就是 “躺平”、“焦虑”、“迷茫”、“找到目标”、“和解”
躺平 🛋️
2024 年的前大半段时间,我都处于一种躺平状态。每天工作节奏缓慢,对代码的热情也不再像从前那样高涨。
回想 2023 年,我曾整天沉浸在如何优化代码、深入后端业务、帮助团队成员快速融入等技术问题中。
而现在的我却对一切新技术、新知识提不起兴趣,下班后只想看剧、打游戏放松自己。 在这段”躺平”时期,我重拾了许久未玩的阴阳师、王者荣耀,甚至还组装了一台 7800 x3d 主机,想着玩玩 3A 大作。

这一时的悠闲,都是在 10 月份被打破
焦虑 😰
10 月份,学校人事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。会议宣布了一项关键的人事制度改革 - 合同制员工的聘用期限将被严格限制在两个合同期(共计 6 年)以内。
若想继续留任,员工需要先离岗两个月,之后才能重新参与返聘。更令人窒息的是,每个返聘岗位至少要求 3 名候选人竞争,且无法保证薪资福利维持原有水平。 这项政策的出台,无疑给许多像我这样的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。
这让我瞬间就从开始的悠闲状态中惊醒,开始思考我的未来。
2026 年,我将迎来 30 岁。在武汉这座互联网天花板很低的城市,想要找到一份钱多、事少、离家近的工作实属不易。 近几年,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势头已不复往日。毕业之初那种机会遍地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,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”互联网寒冬”的忧虑与讨论。 如今,一个普通的前端岗位往往会收到海量简历,竞争异常激烈。
我还背负着百万房贷,一旦失业导致收入中断,现有的生活质量和安稳生活都可能付诸东流。
迷茫 🤔
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目前还没有孩子的负担(虽然备孕一年仍未如愿),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增加收入的方法。
作为程序员,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接私活。回想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,经常有人找我帮忙开发项目,收入也相当可观。但如今行情急转直下, 各个老板都在开源节流,现在能找上门的私活,要么超出我的能力范围,要么就是工期紧、报价低、任务重。
更重要的是,接私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目前的困境。毕竟写代码终究是在用时间换钱,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,这并非长久之计。
找到目标 🎯
在逛 v2ex 的时候,偶然看到有人分享搭建返利机器人的经历。
之前我只知道各大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官方分销平台,比如淘宝的 淘宝联盟、京东的 京粉、拼多多的 多多进宝。
但没想到早就有人通过这些平台获取被动收入。用户在购买商品前,先将商品链接发送给返利机器人。机器人会自动查询该商品是否有返利,如果有则生成带返利的商品卡片。用户通过返利链接购买后,能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优惠,而机器人也能获得剩余部分的佣金。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被动收入来源。
于是,我花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搭建了自己的返利机器人。接着开始向身边的同事、朋友们推荐。说实话,那段时间我恨不得路过的狗都要问一句:“加了我的机器人吗?”
我甚至买了横幅和小礼品,借用老婆的车在家附近学校旁摆摊做地推。

但很快我就意识到,以我的性格似乎不太适合做地推。人们对陌生人的推销天生就有抵触心理。
机器人的用户数在达到 100 多人后就陷入了停滞。于是,我开始思考:如何才能让更多人知道我的机器人?
和解 🤝
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关键点,「 流量 」。
我没有个人 IP ,在茫茫互联网中,我跟骗子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。我更没有流量,私自在更大平台发布营销信息,只会被平台封杀。
于是,我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获取流量这个关键问题。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我决定从内容创作入手。选择从自己最擅长的技术领域开始,做一个小小的自媒体。 即便无法获得理想的流量,这些内容也能成为我的积累。 更重要的是,通过持续输出内容,我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、写作水平,同时也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。
2025 年的展望 🌈
这就是我搭建这网站的初衷啦~ 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记录下我的成长历程,分享一些踩坑经验(血泪教训 ),说不定还能帮到同样迷茫的小伙伴们呢!
当然啦,我也不是什么圣人,还是希望能靠这个获得一些流量和被动收入的。 毕竟谁不想躺着赚钱呢?嘿嘿~
2025 年,我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:拍他个一百个视频 🎥,同时把这个网站的内容丰富起来,争取从一个小破站进化成一个中破站!